中国医药股票行情分析(医药板块大回调解析)|天天微资讯
虽然现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平均估值已跌回到了5年前的水平,但医药行业发展现状远胜当年。(视觉中国/图)
“两年了,我在做时间的朋友,但我的钱离开了我。”看着-23%的持有收益率,购买了数万元医药基金的“基民”陈楠为没有及时“减仓”懊悔不已。
2020年3月武汉疫情初步平稳后,陈楠开始购买医药基金,盈利最高时一度接近翻倍。“都说医药行业是价值投资,得长期持有。”
(资料图片)
遗憾的是,“寒冬”来得太快,持续太久。从2021年7月1日至今,在这一轮历时超8个月、令无数“基民”心惊肉跳的大幅调整中,中证医疗指数成分股自2021年高点平均回撤超50%,多只明星医药股跌幅超七成。
这一轮下跌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对带量采购政策的误解。华兴证券研究所负责人、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继化药之后,高值医用耗材、中成药、生物制药(含胰岛素)、血液制品等品种,陆续启动带量采购,市场担心在大幅降价的情况下会影响行业参与者的利润率。
叠加俄乌冲突、全球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,市场持续低迷也就不难理解——同一时期医药板块在港股和纳斯达克的表现也很疲软。
“美股纳斯达克生物医药指数(XBI)跌幅也超过50%,尤其对小市值的、未盈利的创新型医药企业影响极大。”国内最早一批生物医药专业投资机构之一——倚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湃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,高溢价向正常估值回调以及国际局势影响资本趋于保守、资金流向比生物制药更前沿的技术领域等,可能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。
赵冰认为,现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平均估值已经跌回到了5年前的水平,但医药行业发展现状远胜当年,此刻恰是需要投资者厚积信心、值得坚守的时候。“中国医药行业的核心投资逻辑,其实就只有一个——看国家医保基金的资金增速,只要它仍维持双位数的增长,行业的基本面就没有问题。”
从2021年年末开始,陈楠的账户上有多次加仓医药基金的记录,但频繁“抄不到底”,这让他亏掉了过去一年在基金市场的全部收益。
2022年3月以来,多家国内券商喊出“医药估值已经接近于历史最低水平”“医药底部来临”,但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“小散户”,显然仍未重拾信心。
不少业内人士判断,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医药行业的最大“风口”。
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显示,受疫情的催动,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,在2020年、2021年有了大幅增长。2020年融资总额达到883.75亿元,较2019年增长达到107.6%;2021年融资总额达到1113.58亿元,较2020年增长26.0%。
进入2022年,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明显放缓。《报告》还显示,2022年2月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累计产生34起融资项目,融资总额约为5.7亿美元,与前一个月相比融资总额下降约71%。
过去近8个月,“一二级市场情绪分化”的局面,逐步转向为二级市场的低景气度陆续传导至一级市场,包括在港上市即破发的生物医药股,让不少投资人也失去了信心。“企业在IPO公开募集期间可能募资不顺利,又或许担心上市后,公司价值在这一市场情绪下达不到预期,就考虑暂且搁置。”朱湃说。
2018年4月,香港联交所修订主板上市规则,新增第18A章《生物科技公司》,允许未有收入、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,迅速成为大批生物医药公司在美股之外的另一个选择。
4年间,总计有49家未盈利医药公司通过该途径赴港上市,总募资额超千亿港币。其中已有百济神州、信达生物、君实生物和复宏汉霖四家18A上市公司,在满足年收入大于5亿港元、市值大于40亿港元的条件之后,摘掉了代表18A公司的“B”字尾,等同于常规在联交所主板上市的企业。
自2021年开始,几乎所有港股18A企业,均陷入上市即破发的窘境。截至2022年3月11日,49家18A上市公司中,仅有10家公司股价没有破发,股价破发比例高达80%。
“而且流动性没了,这是很可怕的,哪怕公司放利好出来,机构投资人想大单买进,也买不进去了。”赵冰说。
“最近一直有(港股)18A企业打电话和我探讨如何做好投资人教育,公司都希望通过行业研报给投资人灌输正确的投资理念。”赵冰的建议是,做好投资人沟通教育是最紧要的;其次,把研发做扎实,利好不断兑现,是金子总会发光;第三,通过多种渠道融资,积极自救。
“生物医药是个需要长期沉淀厚积薄发的行业,快公司追求薄积薄发,不免屡屡破发一地鸡毛。”西蒙顾和生物医药负责人刘宇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。
生物医药板块的大幅回调,其实也是戳破“泡沫”的过程。
“过去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。”朱湃指出,目前大部分内地生物制药公司会选择科创板或港股上市,受国家政策导向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,上市公司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得了较高的溢价。
“最典型的是创新药和创新性的高净值耗材,因为整个行业涌现一批产品上市,他们的收入利润增速情况肯定会显示出一定的高估,出现价值回调。”赵冰说。
“我们注意到,一些初创企业通过上市融到了大量资金,但研发的只是Me Too或Me Better的产品,没有足够的创新,产品未来商业化能否撑起估值?这是值得怀疑的。”传奇生物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黄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。
据黄颖回忆,两三年前,他还在投行做分析师时,曾带投资人到中国拜访一些生物医药企业,“大家都说PD-1有8000亿市场,当时美国PD-1的市场价格至少15万美元一年,按这样的价格计算估值,但现在国产PD-1大约4000-8000元人民币一年,还能有多少市值留下来?有可能会带来估值的回落。”
“此外,对于中国现在的国情,比如医保的支付能力、中国的GDP增速和中国居民平均的支付能力等;企业‘出海’能力、资源储备是否足够,在现有的条件下能不能做成?这些恐怕都是当初给企业估值时,没办法提前预判到的。”黄颖说。
更严峻的是,行业正从“海选赛”转入“淘汰赛”。目前很多生物医药公司的关注重点,已经不再是股价表现而是现金流。据西蒙顾和生物医药分析,在不具备二次融资条件的情况下,超过一半的18A公司在一年内将出现资金危机,而未能踩准上一轮节奏的未上市公司,更将进退维谷,面临抉择。
刘宇刚认为,行业未来将呈两极分化趋势。“逆风而行,一批优秀的药企如荣昌生物、百济神州和传奇生物已露峥嵘。真正着眼未满足的临床需求,打造持续创新和国际化能力,其价值终会被认可,可谓狂沙吹尽始见真金。”
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是典型的“政策市”,国家出台的各种相关政策或传出的“风声”,往往会带来极大的市场波动。
最近几年,在医疗卫生系统、医保支付体系改革过程中,一致性评价、带量采购等政策陆续在各板块落地,过去层层加价的流通环节被挤掉,企业参与集采,下调产品价格后,或许将经历一段时间的“阵痛”。
2022年2月,赵冰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,从医院销售情况来看,大多数品种在纳入医保后,当季都出现了明显的放量。尤其对于一些临床急需的、价格昂贵的抗癌药以及疗效出色的慢性病用药,销量增长显著。通过国家、省(联盟)集采的双重挤压,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的毛利将向微利方向发展,“我们预计,未来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将只能维持10%-20%的毛利率”。
需要指出的是,随着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地,销售量增长的积极因素大于价格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,最终会实现销售额的增长。
赵冰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一组来自医药魔方的数据也证明了这点:2017年、2018年、2019年经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药物,2020年的销售额相对纳入年份分别实现了128%、337%、39%的增长,进入医保目录对产品放量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。
不过,微利的挤压下,传统药企需“断臂求生”谋求创新化转型,没有历史包袱的创新药企业也要力图全球商业化布局以“造血”。
“前两年一些中国药企的估值赶英超美,甚至一度挤入全球药企估值排名的前十前二十位,这已经不是泡沫可以解释的了,可以说是估值体系和数量级的错判。”刘宇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资本市场目前正是“浪急风高”的阶段,对于生物医药公司的估值标准,正经历一个重建的过程。
(梁淑怡/图)
医药行业“寒冬”何日结束?
一个被反复提及的观点是:医药是一个永远的朝阳行业。因为人总会生病,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也会持续增加,这是行业发展的终极动力。
医药行业一直是历年两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,新冠肺炎疫情后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提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,补齐如妇幼、老年等医疗服务短板,推动中医药发展等。国联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均指出,细分行业有望持续受益政策催化,迎来快速发展。
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领域是中国的细胞基因治疗产业,被业内认为“极大地鼓舞和提振了国内创新药产业的士气”。
美东时间2月28日,传奇生物的靶向BCMA的CAR-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(CARVYKTI)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批准,这是国内首款在美国获批上市的CAR-T产品。传奇生物通过和国际大药企合作,推进研发与商业化的模式的成功,也给中国的创新药“出海”探索出了一条相对可行的路径。同时,信达生物、驯鹿医疗、药明巨诺、科济药业等其他生物技术公司,也在近期公布在细胞治疗领域的研发进展。
药明康德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1至2月经营情况,业绩大幅超市场预期,相关个股也迎来反弹。有机构认为,2022年医药板块进入疫情后常态发展阶段,因此一季报高增长或将成为先导性指标。
赵冰认为,市场对带量采购政策给行业带来的影响仍存误解。目前不只散户,机构对于医药股的配置,也处于历史低位。“到4月30日前,大家可以关注企业的一季报,如果医药行业还是保持比较快的增长,再说带量采购会影响行业的利润增速,就显然是不可能的。如果一季报还不足以让你确信,那还可以等8月,看半年报。”
另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,2022年的医药行业会分化成两种。一种是新冠药产业链,一种是非新冠药产业链。2月中旬至今,新冠药板块整体涨了三周,涌现了如雅本化学、诚达药业、拓新药业、君实生物、中国医药等一批“牛股”。而创新药产业链(包括创新药企业、CXO医药外包)和消费医疗,下半年有走出底部的预期。
“除‘去泡沫’之外,医药板块也有很多概念是被错杀了,比如疫苗、中药、生物药,包括最近很热门的生长激素等,但市场很少出现V型反弹,需要一段时间来让投资者拾回信心。”赵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“等信心回归了,就是曙光到来的时候。”
标签:
- 中国医药股票行情分析(医药板块大回调解析)|天天微资讯
- 国家统计局:5月份汽车制造业增长23.8%
- 铅蓄电池电极反应式为二次电池 铅蓄电池电极反应式-天天热讯
- 当前关注:故宫参观须知6月30日起施行:禁带商拍器材、露营车等
- 最新消息:真香通告!江苏移动5G新通话全新升级 招募10万名友好客户!
- 云南镇雄县通报一村发生异响震动:近期监测到地面震动35次,最大震级为2.5级
- 拉塞尔下家赔率,未有湖人,CBA球队上榜,第一竟然是这支球队? 世界新要闻
- 天天看热讯:两部门:2023年约30城将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
- 描写大自然景色优美的句子_感受大自然的优美句子
- 天天微速讯:剧透来了!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“智能制造”主题论坛5大看点
- 广州印发人才绿卡制度实施办法 十类人可申领人才绿卡,享受落户教育购房等多项待遇
- 百事通!6月15日生意社EPS基准价为9437.50元/吨
- 河北:949个绿色通道保障农机运输车辆顺畅高效通行|世界速读
- 里克尔梅:梅西将出席我的告别赛,很幸运成为他和马拉多纳的队友 焦点速看
- 益佰制药:融资净买入226.24万元,融资余额3.15亿元(06-14)
- 天天视点!湖北加快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 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试点
- 定闹钟,最高10000元!崂山区新一波消费券来袭,时间就在……
- 世界今日报丨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是因为什么(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)
- 正方形表面积公式字母视频 正方形表面积公式 新要闻
- CPO概念持续爆发 “聪明资金”加仓千亿龙头股超亿元 这2股年内股价已大涨超5倍|全球今日报
- 北京方糖公寓_北京方糖 全球百事通
- 雁回音乐_雁回
- 前沿热点:苹果手机微信下载的文件存在手机什么位置_苹果手机下载微信怎么下载
- 肌肉见涨库明加晒近期苦练照:没人能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心-环球短讯
- 异世界战争官网在哪下载 最新官方下载安装地址
- 海口龙华区滨海街道依法拆除3宗老旧小区违建遮阳棚
- 赋能石景山产业 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二期签约落地 焦点热文
- 携带行李太多,旅客竟交给它“看管”:肯定安全!真的吗?
- 资讯推荐:幼儿篮球课 快乐伴成长
- 农村小本创业项目有哪些_农村做什么小本生意赚钱 农村小本创业项目大全 每日消息